站在新質生產力的風口,濱海的產業升級之路呈現出清晰的進階邏輯:從單一企業智能化改造,到產業鏈協同創新;從傳統產業“存量升級”,到新興產業“增量崛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生態驅動。
數據見證著這場變革:2024年,濱海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486.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45%,研發投入強度達2.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至15件。更令人振奮的是,新質生產力正釋放乘數效應,新能源及能源裝備產業預計2025年產值突破18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將突破150家。
但挑戰依然存在,濱海產業鏈高端環節仍需突破,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依賴外部供給;創新生態體系有待完善,頂尖人才、高端平臺的集聚能力還需增強;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傳統產業碳排放強度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當江蘇蘇鹽閥門機械有限公司的核級閥門聯合研制項目正式啟動,當濱海港的光伏并網發電,這座黃海之濱的工業新城,正以“十年磨一劍”的堅韌,在制造與智造的嬗變中,書寫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從“汗水經濟”到“智慧經濟”,從“傳統制造”到“新質創造”,濱海的轉型之路,不僅是一個地區的發展突圍,還是我國縣域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的生動縮影。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濱海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從來不是簡單的“騰籠換鳥”,而是一場涉及理念、技術、生態的系統性重構。惟有以創新為筆、以改革為墨,在傳統與新興的融合中尋找突破,在存量與增量的互動中培育動能,才能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勇立潮頭,讓“制造”的根基上,綻放出“智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