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齡化加速發展的今天,養老服務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標尺。近年來,我縣始終把養老服務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養老服務設施,通過培育多元養老機構,全面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努力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走進通榆養老服務中心,一幢幢養老用房錯落有致,環境幽靜整潔。庭院里,幾位老人正坐在長椅上,悠閑地曬著太陽,臉上洋溢著愜意的笑容;康復區內,兩位老人正在護理員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活動室內,老人們沉浸在象棋的世界里。“這邊的居住環境很好,而且每天的活動都很豐富,我們過得特別充實。”老人陳德美高興地說。
來到老人們居住的房間,記者發現,每個房間布置得溫馨舒適,床鋪柔軟整潔,衛生間也安裝了防滑扶手,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對老人安全與舒適的考量。“這里的護理人員特別專業、有耐心,每天都會幫我制定康復計劃,陪著我訓練。我感覺自己一天比一天好,真的很感謝他們。”王奶奶告訴記者,她因腿部受傷,每日都需要到康復區做康復訓練,在護理員的專業指導下日漸康復。“我們會根據每位老人的身體狀況,為他們量身定制康復方案,定期評估調整,幫助他們最大程度地恢復身體機能。”護理人員李紅蘭說。
據介紹,通榆養老服務中心是我縣在整合原敬老院資源基礎上,改造新建的養老服務中心,共設置床位286張,內設醫療機構,是一所集住養、護理、醫療康復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社會化、開放式綜合性養老照護機構,主要收住渠南片區特困人員,富余床位面向社會老人開放,目前入住老人123名。
“通榆養老服務中心是我們重點打造的示范項目,旨在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優質養老服務。”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新建功能齊全的養老服務中心,還對老舊養老機構進行升級改造,增加床位,完善設施設備。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等上門服務,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養老服務。不斷提升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加強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培訓,定期組織技能競賽和業務交流活動,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能,為老人提供貼心、周到的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

除了公辦養老機構,民辦養老院在養老服務工作中也占據著重要位置,成為養老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位于省道S327西苑小區旁的福壽康養老院是我縣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建設的優質養老院。該養老院占地面積17.76畝,建筑面積11757平方米,內設醫療機構,共設置護理型床位350張,分單人間、雙人間、小公寓套間。
“這里設施配套齊全,一日三餐的飯菜做得軟爛,嚼得動,好消化,符合我們老年人胃口,還能跟朋友們聊聊天,唱唱歌,下下棋,一點都不寂寞。我們哪兒都不去了,就在這里安度晚年!”入住的老人蒯乃昌告訴記者。
據悉,該機構圍繞“醫養結合、康復護理”這一特色,引進管理服務高質量人才,配備一流基礎硬件設備,構成老、中、青三結合醫養人才梯隊,傾力打造以醫為基礎、以養為亮點、以護為特色的現代康復護理院。同時,引進全國知名養老連鎖企業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指導運營,組建核心醫養管理團隊,為入住老人提供文化娛樂、康復訓練、醫療保健等康養服務。“我們養老院有專業營養師、康復師、健康管理師、醫師、護士、高級護理員,提供24小時全方位個性化服務。”福壽康養老院董事長周秀林介紹說。
相較于傳統養老機構,民辦養老院更具創新活力和市場敏銳度,能夠根據不同老年群體的需求,探索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建民營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專業的養老服務機構入駐。這些機構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服務理念,豐富了養老服務的供給。此外,我們還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模式,與周邊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老人開通綠色就醫通道,定期開展健康講座和義診活動,讓老人在養老服務中心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實現‘養中有醫、醫中有養’。”